保研分享 | 从CCNU到RUC,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时间:2024-05-07 02:29:17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知识

保研分享 | 从CCNU到RUC,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现在回首自己过去二十几年,为什么选择了远方,分享选择了CCNU文学院,从C辰和什么时候选择读研,到的征大海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途星这些看似关键的保研决定在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平凡,分享当时还以为是从C辰和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张钰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途星现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保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分享“博雅计划”成员,从C辰和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新媒体记者团主编,到的征大海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途星博雅金桂奖学金,作为负责人申请2017年、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曾被评为亚太德育年会、武汉网球公开赛优秀志愿者。



一直觉得我们的社会已经够忙碌了,大学或许应该成为一个理想国和乌托邦。在CCNU,在桂子山,可以做许多“无用”的事情。


我觉得人生应该是一场探险,我们的征途,就是星辰和大海。总想探索一些什么,尝试更多未知的东西,走不同的路,见更多的风景。


记得准备辩论赛时八号楼中午的头脑风暴;记得排练话剧《麦克白》早出晚归时的露天电影场;记得每周为团省委推送微信等待审核通过的期待;也记得窝在图书馆六楼看金庸武侠的黯然销魂掌,记得健身房里的瑜伽垫,也记得参加武汉网球公开赛、亚太德育年会志愿服务的兴奋紧张,记得零下四十度翻山越岭终于一睹长白山天池千里冰封,也记得做学生会干事时整理“一二九”诗赛到凌晨三点的头晕脑胀……


参演话剧《麦克白》


深夜清理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轻年计划”奖学金项目——“穿着汉服去旅行”



如果说选择文学是高考的机缘巧合,走上“科研”却是许多不经意的叠加。


2016年对于电影《大鱼海棠》的触动和思考,逐步发展为一个探究选题,收集材料、整理研究现状、撰写立项书、准备答辩,一步步走过来,却也走进了“文欣杯”决赛;凭着喜欢写点东西进入了“博雅计划”,有幸跟着李遇春老师做社科项目,两年多整理了近十万字繁体竖排的民国旧体诗词社刊,后来参加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题也和旧体诗词相关;去台湾环岛旅行,参观东海大学、认识的台湾大学生,对台湾学生社团感兴趣,参加“青年研究”课题就选择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社团比较,代表文学院参评校赛;今年3月一段时间迷上了金庸,遥想骑着毛驴仗剑走天涯,2018年的大创就选择研究武侠……



现在回顾这些所谓的“科研”,当然有很多幼稚的地方,或许都谈不上是真正的“科学研究”,但却是自己真真实实走过的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这些“无用”和“有用”,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2017年8月,我通过申请并到北京大学参加了全国通识教育联盟主办的通识教育讲习班,一周的课程,每天都有分班讨论。同座不乏UCL、KCL、清北的博士、硕士,自己一个211本科生在讨论中时常捉襟见肘,坐立不安。同座一位清华大学理工科本科生谈柏拉图的《理想国》、王阳明知行合一,其透露出的学科交叉的博闻强识,更让我一个中文系学生羞愧。


可关注“通识联播”免费申请,每年暑期定期举办



我想起林岩老师上课的提问:当我们走出校园,拿什么证明我们是中文系的同学呢?

 

我也无数次反问自己:是啊,拿什么证明呢?总不能说我比别的同学会识汉字吧?



同月,我在敦煌,一水相望,一边是辉煌灿烂流传千年的莫高窟,一边是荒芜冷落萧索硬瘦的墓碑,那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馆长常书鸿和其他研究员们的墓碑。他们抛弃国外优渥的物质条件,毅然投身艰苦的大西北,并为之奉献一生。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灵感,我觉得我要为传统文化做些什么,哪怕一点点呢?于是怀着一腔热血,一腔孤勇,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


莫高窟残存的碑塔



罗素说:“三种单纯又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以前不懂,但是当自己真正沉浸在书中,为了弄清哪怕是“诸宫调”这样一个名词而翻箱倒柜,比较不同选本,翻阅古籍,才稍微攫取到一点点有用信息。犹如一个探险者,拿着残缺的藏宝图,在古籍的宝库中秉烛夜游,乐此不疲。


读研究生,是因为我想,而不是我要。于我而言,我想攀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我想看看更高学府中更优秀的人。


艾米莉·迪金森有一句诗句,我觉得非常应景:“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但我从不觉得只有读研是Sun,工作、Gap year、支教……任何能给你带来温暖和踏实的选择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Sun。



既然决定出发,前面就是大海和星辰。

 

2018年5月刚开始复习,自觉计划开始得有点晚,就开始打不动三点一线的生活。有时复习累了在图书馆六楼走廊上看看云,拍下晚霞的剪影,不知不觉也拍了几个月。7月在图书馆复习,资料背了一遍又一遍,为了目标院校看了很多论文,夏令营却没有满意的offer,又感觉非常迷茫。8月开始看文论,开始背《文心雕龙》、背《沧浪诗话》,原本以为很难背的几篇,磕磕绊绊几天,也背下来了,当时就觉得有一点底了。


后来9月去北京面试,10个小时的通宵火车硬座,沙丁鱼一样拥挤的地铁,不时收到淘汰短信有人离开的候考室……自己不断点亮手机屏幕刷新,看着相册里从五月份一直陪着我的如练晚霞,觉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不过如此,古人诚不欺我。


2018年图书馆六楼的黄昏


2017年在北京调研的黄昏


接到录取电话的时候,自己还在图书馆六楼,准备着华东的面试。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喜悦的。当我想通过一些特别的当我想通过一些特别的仪式做一个总结,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某种狂欢的冲动。对我来说去,食堂一碗温暖的排骨汤,就很好。


其实一路走来,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强,而是遇到了很多愿意帮助你的人。特别感谢曾经无私给予我帮助的学长学姐,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解答;也特别感谢每一位曾经帮助过、指点过自己的老师,在自己迷茫和犹豫的时候给予鼓励。我记得文学院文华服务队对接的刘老师凌晨发给我的论文指导意见,也记得导师李遇春老师教书育人坚守“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的踏实;感谢自己的家人,对自己每个决定所给予的无私支持。



最后,最感谢的还是自己,那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依然愿意探索这个世界的独行客。


从CCNU到RUC,关山千里路,拔剑起长歌。


编辑:张钰筱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