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年少的我去田野大井里洗澡:仅此一次,不敢再有第二次

时间:2024-04-29 21:05:49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休闲

70年代年少的我去田野大井里洗澡:仅此一次,不敢再有第二次

从小到大,每个人的去大井第次一生,都会经历无数的田野第一次,每一次都是澡仅再人生的经历。人就是此次在一次次的经历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然而,不敢有的年代年少事需要一次次重复去做,在一次次重复试错中一次次校正,去大井第次直至驾轻就熟,田野进而变成某种生存的澡仅再技能;有的事,仅有一次,此次一次就能铭记一生,不敢而不能有第二次,年代年少因为有的去大井第次事没有意义,还潜藏着巨大危险,田野一错就是灾难。

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大人忙于劳作,很难将每个孩子都照看得无微不至,孩子们也便有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时候独自一人去玩,至于到哪里去玩,去玩什么,大人往往都是不知道的,白天回家吃饭的时候,晚上回家睡觉的时候,数数孩子人头一个不少,就万事大吉。如果发现少了哪一个,迟迟不进家,才要去找。因此,孩子在外遇到危险的情况也是有的。不出事的情况下,孩子们便在一次次危险的经历中学会了如何规避危险,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下水游泳,或者上墙、爬树,往往都是大人不在场,只有伙伴在场,或者独处的时候学会的。

十五岁之前的我,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虽然总体上比较沉稳,但出于好奇,探索欲强,面对未知的世界,总会想方设法去一探究竟。在我记忆中的经历中,就有那么几件事,仅仅一次,再不敢有第二次。

说一件下大井洗澡的事。

以前在农村老家,夏天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到处都热,消暑纳凉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村外的河里、坑里洗澡。中午放学之后,或者其他任何不用去学校的时间,几个伙伴一约,就去河里、坑里扑腾一阵,爽爽地泡一泡。老师也讲、父母也叮嘱不要下河下坑洗澡,但不可能随时都跟在身边。离开了老师和父母的视线,孩子们哪里都能跑得到。因此要寻找一个孩子,十有八九都在河里或坑里。

那一年我十一、二岁。有一天,不知谁说发现了村外田里的一口大井里,是个洗澡的好地方,放学之后,一招呼,七八个孩子就呼呼隆隆去了。

从村西头过了一条河,再往西三里多路,有一片很大的田地,长满了人多高的玉米,地里有一口大井,就是有人说的可以下去洗澡的那口井。说是井,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圆形砖砌水泥蓄水池,直径有三、四米,上沿高出地面约一米,井沿距离水面约四米,水面以下有多深就不知道了。井壁上有镶嵌着的U形钢筋,就像后来大楼外墙上嵌入墙壁的U形钢筋一样,间距半米多,那是供人们下井上井用的扶手,整整齐齐组成了固定在井壁上的梯子。站在井边往下看,井里的水比较清,但看不到底,水边能看到不时地游动的青蛙。

据曾下去过的男孩子说,这敞口井里的水经过暴晒,不凉也不很热,很适合在里面洗澡。禁不住诱惑的孩子们,便一个个顺着井壁的钢筋梯子陆续下到井里。胆大的先下,胆小的看着别人下去了,也陆续抓住井壁上的钢筋扶手慢慢地下到水面,然后松开扶手,扑进水里,开始扑腾起来。我比较胆小,是看着大家都下得差不多的时候才下去的。

七八个孩子扑腾着,咋呼着,叫喊着,偌大的井里,萦绕着很大的回声,大家仿佛在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里。抬头向上看去,天空就像一个很大的圆形蓝布片罩在头顶,七八个孩子真的成了井底之蛙。

在那口大井里玩了足足个把钟头,感觉不热了,更主要的是肚子饿了,浑身疲乏,大家决定不玩了,上去回家吃午饭。

那井壁铁梯,顺着下的时候害怕,上去的时候更害怕,因为在水里耗费了很多体力,加上肚子饿,抓着扶手往上爬的时候,胳膊发酸,两腿打颤,还有些头晕目眩,万一失手失足掉下去,连惊吓带呛水,后果很严重。

体力好些的人,很快就爬上井岸,对着下面喊加油,下面的人一个个等着前面的人上得差不多高的时候再往上爬。

我是后下去的,也是后上来的,整个过程可谓提心吊胆,洗澡的乐趣早被恐惧代替了。

回到家里吃午饭的时候,我把下大井洗澡的经过告诉了父母。正在吃饭的父亲忽然停住了,手里端着的碗停在面前一动不动,只见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吞咽了一下,仿佛将要出口的话又咽回了肚里。

从父亲的神态中,我觉察出他对我的担心。

父亲没有呵斥我,也没打我,停了一会,严肃地对我说了一句:“就许你这一回,往后不许再下大井里洗澡……”

那是我第一次在田间大井里洗澡,也是最后一次。从那之后,我记住了父亲的话,再也没到那口大井里去洗过澡。

时隔很久之后,我一直没想出那天吃饭的时候父亲想说却没说出口的话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我问母亲,母亲说,那口大井里曾淹死过一个孩子,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父亲担心吓着我,就没说出来……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