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十篇

时间:2024-05-02 04:26:28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热点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十篇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1

一、初中概念地图的地理定义、组成要素和类型

(一)概念地图的教学定义

概念地图又称思维地图或者心智地图,表达的理念是思维过程或者结果的图形化表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由美国的地理Joseph D.Novak提出,客观地图本身的教学客观性比较强,并且其直接反映的理念是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念地图是初中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客观世界的地图,其性质是地理思维工具和知识的组织方法,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理念绘制提高学习能力。

(二)概念地图的初中组成要素

概念地图是通过节点、连线和连接词构成的地理,其中,教学节点代表的是概念,阶段一般是几何图形或者是形象化比较强的图案,连线主要是进行节点的连接,其将概念间的关系比较直接地反映了出来,其具有非方向性或者方向性。一般情况下,连线是直线、曲线或者折线,而连接词和地图上面的标注比较相似,其是节点关系文字上的描述。

(三)概念地图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概念地图可以分成非层级性和层级性两种,并且可以根据地图的信息,将其划分成为层次概念地图、蜘蛛概念地图、系统概念地图和流程概念地图四个类型。层次概念地图指的是,信息重要性递减,一般情况下最顶端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蜘蛛概念地图指的是将最重要内容放在中心位置,其他内容重要性围绕中心呈放射状,越靠近中心位置的内容越重要;流程概念地图是利用直线模式组织信息将主题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概念地图和上述的流程概念地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和其相比,增加了输出和输入。

二、进行概念地图绘制的主要步骤

在进行概念地图绘制时,可以使用软件,也可以用手绘制,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必须根据概念地图制作的基本方法进行地图的绘制,为了更好地将知识点和概念之间联系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用图1中的步骤进行概念地图的绘制。

图1 绘制概念地图的基本步骤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地图的主要作用

(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概念的识别和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概念概括了这部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知识。老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最基本任务便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和运用概念。就现在而言,初中地理课本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已经越来越少,即便是地理概念也需要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但是怎样让学生通过理解掌握概念,是很多老师都面临的重要教学难题。学生的大脑能够接受很多信息,要想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就必须将信息结合在一起,概念地图便能够起到信息组合的作用。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概念地图,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区别,学生通过概念地图还能够建立知识网络。比如,老师在进行地表形态力量教学时,要想让学生进行外力和内力的划分,便可以用层次概念地图进行层次关系的表达。

(二)概念地图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

在地理学习中,地理知识不但包含一些比较基本的概念,还包含一些比较基础的理论,比如说地域分布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景观生态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区位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并且涉及一些知识比较抽象,若是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利用素材,更好地运用概念地图,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比如说在讲到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时,便可以运用系统概念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2

关键词:做中学;初中地理;教学理念

“做中学”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改革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过程。这种思想和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等;这种教育理念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而诞生的,特别对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及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中学”理念的来源和兴起

“做中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1]单中惠 “从做中学”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20): 77- 83.

[2]秦旭芳, 庞丽娟.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3): 35- 38.

[3]周兆涛. 初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 学周刊, 2013, 14: 18.

[4]蒋尚雯. 地理教学中的“做”与“学”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10: 28. ]1,2。这一观点被许多国家应用于科学教育实验,我国在总结国外科学教育的基础上自2001年开始在20多个城市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做中学”理念与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是国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环节中重要的内容,所以初中地理教学在人才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的核心观念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和解决问题。“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素质教育培养和课程改革的完美结合,是指教师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选择合适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探究和体验知识,并感受到初中地理的乐趣,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3。其教学目标是:(1)以观察、提出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为课程核心内容;(2)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性和探索性学习;(3)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主导,淡化教材的重要性;(4)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4。

三、“做中学”教育理念的实践现状与思考

在新课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做中学”理念的应用,这不仅是符合培养方式的改进,也是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更是符合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5。但是,在我国“做中学”理念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而在教学中真正采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更是少之又少。

(一)初中地理“做中学”教学模式[]5:

1提出问题:教师讲授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和提出问题。

2回归知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对解释不了的现象或景观就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知识,尝试用来解释和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3相互交流: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后,相互间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做中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方式:

1 “做”的过程中教学: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动手做科学,使学生经历和感受解决科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动手做教学模具或绘制地理简图、示意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方面的研究就表明[]4,5,7,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模具如地球仪或用橡皮泥、塑料泡沫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很好掌握地轴倾斜的角度、地球自转、等高线地形特征等基础知识,而传统的“教”中学却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

2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8,案例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而且来源十分广泛,可以来自于报刊、电视节目、图片、漫画等,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通过关注这些载体而发现和教学有关的案例,通过对案例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案例所隐藏的知识点,真正理解到学以致用;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关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式、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技能的培养。

3野外观察地理环境进行教学:通过野外观察地理环境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8,因为实际景观能更形象、更直观的反映某些地理现象或地理特征,从中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其次,在野外观察中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专业认知能力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4布置课后任务[]4: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这种“做”中学观念下的教学方式最主要是看学生如何去操作,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巧妙布置,从而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比如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或者布置一些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学。

(三)建议:

1教师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和选材,特别在教学案例、知识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下功夫,使背景知识、地理现象和探究活动相结合。2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一味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而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对学生设计思路或活动方案进行引导,特别在学生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要进行适当指导。3平等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甚至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来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4“做中学”课堂不能一味“赶时间”,要给予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给他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真正做到“做”中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34-0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有效教学也受到了我国教育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然而,什么是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1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实现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具体来说,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否则要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句空话;教学有效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吻合;教学有效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指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1.2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课堂教学”。因此,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第二,关注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一切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里,地理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基于此,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有关,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学生爱学。在课上,经常以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出学生熟悉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2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这里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而要明确“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2.3 利用新教材的阅读材料与活动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同时,“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但能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4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方法指的是把内容还有环节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上进行教学的设定,在教学情境当中进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可以更好的使得教学方法还有时间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练习。自从我国课程进行了改革,我国的教学大纲就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使得我国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初中地理。

一、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地理的探索

我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地理的教学,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地理的教学现状。首先我们应该让地理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创设问题,然后进行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探讨一下生活的经验,并且进行体验生活,最后总结生活经验。

比如说,我国的霜冻现象为什么只能出现在比较晴朗的夜里。冬初冬末的时候,在晴朗的夜里,因为没有云彩,所以说地面的散热会非常迅速,在前半夜因为白天储存的热量非常多,所以说气温不会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尤其是到了后半夜或者是将近黎明的时候,地面散发的热量已经非常多了,然而获得大气辐射补偿的热量还是非常少的,气温的下降程度非常快,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时候,那么临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在石头、树叶、草叶等物体上,形成了冰晶的白霜。所以说就会出现“霜冻见晴天”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现象然后让学生在冬天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是非常寻常的。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模式能够使得学生的认知程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因为情景模式的核心就是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会加深印象。再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国北方一年四季需要穿不同的衣服,那是因为在我国北方,春夏秋冬的气候不同,所以说人们的穿衣也就变得不同,比如说春天可以穿单衣,夏天穿短袖,秋天穿夹克,冬天穿棉衣等。这都是与地理息息相关的。

二、从实验的角度进行地理探索

伴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大纲中要求应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应该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阶级。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创设情景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在进行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在我们进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地球仪来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之前,让学生们做地球仪是不可能的了,可以让学生买地球仪,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自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世界海陆分布。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着重的让学生看一下海陆分布的大体,可以着重看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相应得名称。然后对于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洋,海,海峡的名称都予以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简单的绘制海陆轮廓。那么在进行世界的海陆分布的教学的时候,我相信学生就能够非常好的掌握了。比如说在进行海陆轮廓的简单绘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绘画,然后让学生讲解自己所绘画的内容还有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把内容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能够从脑海中构造出简单的轮廓图,能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教师绘制简单的轮廓图。然后学生进行名称的填写,这样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的一个效果,学生的教师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能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完全的体现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民主意识,能够更好的使得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的深入,在初中阶段,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应该是坚持互动、坚持民主为基本理念进行教学的。

三、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忽视的就是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得教学能够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内心,能够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能够使得学生的掌握程度更加完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入音乐、颜色、图像还有别的因素等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从听觉、视觉冲击力上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印象加深,比如说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的技术,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加强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我们这里就拿“世界人种”进行例子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进行电脑模拟,使得白色人种,黄色人种,还有黑色人种分别在各个大洲中进行标注,然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鼠标的不断移动,进行人物的转换,然后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分布的地域,比如说可以在多媒体中标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均属于黄色人种,对于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以及大洋洲均属于白色人种地带,还有黑色人种属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然后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人种的填写过程,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里知识,并且能够记住地理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的地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高中地理的一个基础。只有让学生结合生活,才能够更好的学好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够从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5

地理原理主要指“为什么”的知识。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适应、合理利用、改造自然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地理原理有助于我们运用普遍存在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和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认识世界。

地理规律主要指地理分布规律。它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知识。根据空间范围及方向可以将地理分布规律分为三类:一类是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规律;一类是地理事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等;一类是地理事物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学习地理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可以利用该规律分析一些地理现象。

一般来说,地理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通过实践得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三种树木的叶子属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和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了。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1)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2)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分析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

(3)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其最大的特点。可见以上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利用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6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少教多学 课堂模式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1]本文旨在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为主要课堂模式,处理教与学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从理论依据、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程序、教学片段设计实例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理论依据

在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中,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是共识。而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2]生本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作用,其内容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堂上的讲授、阅读、视听结合、示范都是被动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24小时后的知识存留量分别为5%、10%、20%、30%,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向他人教授及对所学内容的应用都属于主动学习,学生在24小时后的知识存留量据评估分别达到50%、75%、90%。可见主动、合作学习的效率之高。

二、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程序

首先是确定目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目标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了解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哪些,学生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学习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哪些;二是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是大部分学生自学预习后觉得困难的部分,而不是备课时教师自己认为困难的部分。

其次是编制程序。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形成若干教学步骤,从而组成一个程序。为了编好程序,教师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广泛涉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辅、书籍、报刊、网络、影视资源充实自己,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是预见到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并为突破这些障碍而采取某种特殊的手段。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凡是能由学生自学、讨论、展示解决的,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而要把自己当牧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片段设计实例

以高中地理复习课《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二课时)》中"气候的成因分析"教学片段为例。

(一)确定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气候的成因,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前的前置作业进行预习,课间分组讨论并展示前置作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的精神。预设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气候形成原因的方法,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对气候的影响。

(二)编制程序。设置六步走程序:一是课前准备。二是布置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具有简单、根本、开放的特点。三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学生通过前置作业感受到知识是自主探究出来的,是自己学会的。五是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进行交流。六是教师点拨,教师点拨是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三)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根据编制程序,施以"浓墨重彩"。

步骤一布置前置作业。"分析巴西高原东部沿海10°S--20°S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步骤二学习小组讨论前置作业。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对个别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步骤三班级交流展示。第一个小组上台,其中一位同学主讲"分析巴西高原东部沿海10°S--20°S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标注"气候影响因素"的知识框架。第二个小组补充其回答的不足的部分;第三个小组上台,一位同学主讲"分析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第四个小组补充。多位学生经过补充在黑板上写出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步骤四教师点拨。提醒学生读图要先看图名,再看图例,注意图中已有的信息,加强分析,然后进行提取信息。经老师补充气候的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为影响等因素。对小组回答进行评分。师生共同补充,最后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内容: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生本教育是把学生的学习权力交还给学生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成功,真正长远受益的教育。

落实环节是少教多学课堂模式实现效益的保证。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是首要环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把全班同学横向分若干组,纵向分为纠错小组、纪检小组、记录小组等,人人有事做,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不能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生本教育不能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学生的作业量应该怎么把握,是否会挤用学生过多休息时间?学生在讲解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老师是否应该及时纠正错误?部分课堂学生只是照搬课本和课文注解进行活动,把老师的讲变成了学生更死板的讲?怎么才能避免低效的课堂?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遇见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深思,不断探索,从而找出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2011年10月23日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课件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理念;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更新教学理念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能力形成。新课改实施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下功夫,在这些内容中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教学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如此,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因为学生特别看重老师的肯定,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采用激励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建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教学思想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与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的。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避免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嘴上讲改革,行动上守传统。只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对策研究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初中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初中的各个学科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成绩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不好。而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急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提高。

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很多的地区,还是传统型的教学理念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坚持以教材为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完全的中心,学生只能是进行被动的接受。另外一点就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是以考试内容及要求进行,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完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学习。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教师灌输,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同时也不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实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了非常优秀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到了物质条件及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很多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低,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比较老旧,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

2.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注重地理教师教学队伍的建设,在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要逐渐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和水平,要保证地理教师能精通地理学科,可以对教师实行培训和讲座的模式,培养教师的地理式思维能力,建立独立的科学研究思维,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地理学科研究小组,定期的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保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水平。另外一点就是要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观点,要重新认识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同时要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救出来。

2.2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要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在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影像和纪录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现了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2.3实行合作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相关的研究我们发现,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对于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研究和发言,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间接的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性。

结语

地理这门学科在初中的教学工作中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在升入高中的学习重要性也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影响了整个初中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目前我国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提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目前我国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9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策略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音乐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教育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能力增长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条法规由于我国地域广大等因素新课改实施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不同教师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很难贯彻新课改的意图,现结合多年来笔者对音乐新课改的研究和初级中学音乐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混乱

当前由于教学改革处于过渡阶段,在初级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分数的地位,重视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重视学生的识记能力,重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能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重点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改变原有分数万能论的认识。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的位置,更多地依靠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增强。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竞争力、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希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相对落后的部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胜任今后的社会竞争,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新课改重“学”,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数的地位,而新课改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两种教学理念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国家及教育部门虽然强调新课改的地位,但由于很多老的音乐教师已经习惯于原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让其完全采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因此,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教学理念混乱。音乐教师应贯彻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理念混乱的状况,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不统一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的主导与主体混乱的现象。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占有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一切演唱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辅助器乐的选用均由教师决定。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权利的拥有,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打骂、侮辱、处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改实施后倡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涵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新课改希望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希望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对学生进行以辅导为主的教学,多数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授课,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完成这些现实教学目标,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便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的便是语言法、直观法、纠错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某种角度上讲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确实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长远角度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育人目标没有太大作用。新课改实施后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相对欠缺,但对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注意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结束语

音乐教师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过程别是新课改实施后很多教学存在问题,表现在:教学理念混乱、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不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制约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开展。为完成初中音乐教学任务,需尽可能地采用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