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到底有多厉害?

时间:2024-04-27 19:32:40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百科

金庸到底有多厉害?

总觉得自己对金庸作品领悟的金庸不够深入。

文学政治方面不说了,到底谈谈金庸赚钱的有多能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厉害金庸十五岁初中毕业

由于看到很多同学为准备入学考试而苦读,金庸灵机一动和两个小伙伴一起总结了考试经验之后,到底搜集了许多中学招考试题,有多三人分头加以分析解答,厉害并用一种方便查阅的金庸方式编辑成册,合写了一本书《献给初中投考者》,到底自行组成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有多
结果这本书从丽水畅销到临近的厉害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金庸因这本书的到底收益,这三位少年编者不仅中学时代衣食无忧,有多而且还积下了高中毕业后去重庆考大学的经费

1968年11月17日,《明报》旗下的《明报周刊》创刊,这份刊物是香港最早的娱乐杂志,

经数年发展,也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权威、销量最大、读者层面最广的娱乐周刊之一。

不得不说金庸作为商人眼光非常独到。

《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金庸出资八万)。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

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更详细可以参考下面这个链接,说的大致不错。

中国五千年来最有钱的文人?揭秘金庸鲜为人知的赚钱天赋 |光说

聚散终有时。查老千古。

现在初三。以前是不知道真的金庸的,但是认识只停留在知道他是写小说的。看快乐大本营,里面主持人说,他喜欢看金庸。(具体是谁忘了)
金庸到底是什么人啊。直到有一次看新闻频道,看见一个颁奖典礼,“2016年年度影响人物”有曹文轩,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嘛。然后就是金庸了,但是本人没有亲自来,是助理,提到金庸已经92岁了,身体不便。我只是在心里默默感叹好厉害呀。然后语文课代表给了我一本天龙八部,我就在晚自习闲暇看了一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然后英语老师过来了,是个男的,马上奔三了,把书拿过来,翻了一下,又不明所以的笑了一下,说了两句,就走了。我默默感到庆幸,语文老师在课上,不小心提到张无忌,然后不知不觉讲了一节课。后来英语老师也提到武侠小说,说他就是靠武侠小说撑起整个初高中的数学课的(我们老师只靠文科考上大学,数学只考几十分 )有提到古龙,说以前金庸的小说和古龙的小说都是连载的,在报纸上,但是金庸是靠页数赚钱,古龙是靠排数赚钱,然后古龙的书大多都是这样写的
“月黑风高,树叶被吹得飒飒地响”
“飒——”
“飒——”
(只是随便举一个例子,勿喷)
物理老师也提到过,晚上风大,门被吹得关起来,他说“这时一阵妖风吹过,呀呀呀,星宿老怪来了,是乾坤大法吗,不不不,是化功大法。
所以金庸小说贯穿了我几个老师的不同阶段。
都说金庸是经典,学校语文组教师组长看到我捧了一本天龙八部,说“哟,还读天龙八部哒。”
我妈妈看我在看射雕英雄传,最新的那个版本,说”新版改了很多吧,看老版吧,我看到米雪那个版本(1976版),那时我还没出生呢,回放的”小姨看到了又说看翁美玲版的(1983版)我也只是笑笑。
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都特别引人入胜。语文老师推荐我们看金庸小说,是因为金庸对细节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十分的在行。不像现在的网络小说吧,内容不营养,没有深度。不像那些新出的小说吧,个别辞藻太过华丽,个别人物干瘪。
金庸笔下人物个个有血有肉。西毒欧阳锋,看得人咬牙切齿,老顽童周伯通看得人忍俊不禁,郭靖傻傻的英雄气概,黄蓉的聪明伶俐。让人不能不爱啊。
金庸先生真的是在武侠小说方面登峰造极。
膜拜啊~
把我的知乎首答送给金庸先生。
祝金庸先生寿比南山。

金庸的神雕侠侣是日更的。

大家都说,金庸的成功与他的家学积累、人生经历,以及勤奋分不开。

但是金庸勤奋到什么地步呢?


从1955年2月8日开始连载的的《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9月23日完结的《鹿鼎记》,十七年多的时间里,金庸的十五部作品几乎没有间断过。

《书剑》写到一半同时连载《碧血剑》,《碧血剑》完结后第二天马上连载《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没写完,《雪山飞狐》又开始了。


《射雕》写完第二天,创立《明报》,马上连载《神雕侠侣》。


那时候的报纸基本是日刊,金庸马不停蹄,不断日更。


《神雕》还没完,同时连载《倚天屠龙记》,《倚天》结束后第二天,《天龙》又开始了。而这期间,金庸还得写《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素心剑》(即《连城诀》)。

《天龙》结束后,金庸在两部作品的间歇期间,破天荒地,第一次休息了两个礼拜,然后开写《侠客行》。同样的,《侠客行》完结后第二天,展开《笑傲江湖》。

《笑傲》结束,休息十二天,又马上写《鹿鼎记》,中间还玩票了一篇《越女剑》。

也就是说,除了《天龙》中间去欧洲旅行的一个多月让倪匡代笔,加上偶尔生病及突发事件的暂时断更,这十七年来,金庸累计停笔不写小说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半年。

有人肯定会说,金庸可以一口气写一万字,再休息一阵。但不要忘了,他常常同时连载两部小说,还要写社论、策划、审稿、办副刊、读书看报,创立《明报》之前,还要写剧本,写杂文专栏。换作现在的知乎,他既可以创作开脑洞,又可以回答各种如何评价,还可以写影评,社会法律,情感八卦,文艺戏剧,包罗万象。还保持日更(且全部手写),并自己成立了明报公众巨号。



日报这种恐怖的节奏,金庸常常通宵撰稿,但还是熬下来了——还这么长寿。

难的并不是日更(很多网文写手都做得到),难的是十七年来,金庸能始终如一保持匀速的节奏创作。大抵上,《天龙》、《鹿鼎记》这种大长篇要连载三年,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耗费两年多,中短篇一年左右就会收尾。质量上固然良莠不齐,但他居然还逆天地,不断在进步。没有强大的自控力、耐力,和不世出的创作才华,根本做不到。



梁羽生二十四年创作年华,尽管作品不少,也常常同时连载,但越到晚年,进境和速度,越加悠然缓慢。而且你也看到了,天山系的主角们一代传一代,都固化了多少部?



古龙也写了二十四年,作品更多,但到后来对白都时常重复,而且弃坑烂尾代笔的现象,也是始终如一屡见不鲜.....就不提了。



最可怕的往往是,比你有天赋的人,却比你还勤奋

得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要换我写出了《天龙八部》,我起码要休息十四年,再吹十年。




-------

更多武林掌故,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谢谢大家。

--------

其他金庸相关的答案:

言少:《神雕侠侣》中金庸写一群武功一般的人在华山论剑是什么用意?
言少:如果金庸和古龙的江湖世界合并会是什么样?

言少:金庸和古龙在现实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下几乎所有回答都说的是作品文学性和影响力。

我想补充一个:个人觉得金庸先生最厉害的是他的毅力(也可以翻译成他对文学地位的野心)

百度给出的金庸小说成书时间

高票已经提到了,金庸的写作更新速度近乎匪夷所思(如果真的写过长篇的小说会明白连续数年不断更同时忙着一堆事是个啥工作量)。

但看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完结于1972年,之后,金庸封笔了。

这一年金庸48岁,体力精力不如壮年,但笔力、驾驭长篇的能力,不敢说炉火纯青也接近登峰造极了。如果金庸继续写书,根据他日后的工作情况,就算压低创作速度,在写个十几二十年不是啥难事。

但是老爷子封笔了,之后的三十年在武侠小说领域就干了一件事:改。


如果说明河版只是报纸连载的集合,八十年代的花城版,九十年的三联版,21世纪的新修版,是市面上流行的几个版本。在封笔后的三十年,金庸本人亲自动手的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改动,而其他的小改动反复修订怕是没法计算次数了。

除了修改小说中的错误外(比如常遇春多少岁时死的),更夸张的是数次改动还包括对小说中结构、情节、人设的变动:
有些情节很精彩但对小说主线无推动性被迫删除(《射雕英雄传》中的蛙蛤大战);
有些设定虽然动人但纵观全书后为了不破坏人物或者主线被迫删除(《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为了弱化张真人和郭女侠的感情线,删了)
甚至有些情节由于很精彩而被过度使用,不得不忍痛割爱(看一遍就背下书的情节用的不知多少;盗墓得到《广陵散》在《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中都有)
像秦南琴这样作者觉得写得没特色,索性就删除的角色。。。
至于像王语嫣最后回到慕容复身边的改动,我个人把他归结于老爷子自己知天命后,看开了人生。

金庸全集一共是十五部小说,几个短篇合订一起出版了十二部书,其中两个五卷本,四个四卷本,一共三十六卷(谢评论指正),即使校对一遍查查错别字这工作量都可想了,要知道修订校对不是读书,读书读爽了可以顺着情节节奏一路下去,校对那就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爬去吧。而金庸的修订改动已经不仅仅是校对,特别是情节的删改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了,这种极度无聊却又工作量极大的事情,金庸封笔后大改了三次,断断续续的改了三十年。

如果不明白这种工作量的,想想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个初稿,二稿,中期,再稿,最后答辩终稿,本科生好的半年短的一个月,研究生最多一年,中间还有找工作、约个饭、毕业会、旅个游啊,如果内容定下了后面都是改改格式。改到最后那篇几万字论文自己都不想看。如果按照金老的工作量,根本不可能毕业了。


我自己写东西时或有一两句突发奇想,自以为精彩之处。为了这一两个细节有时不得不“委屈”主线拐个弯把这个细节带上,至于有文采的佳句用到我自己吐了都停不下来。金老这改动为了宏观结构连所谓的妙笔都在裁剪之列,几十卷书的工作量,长篇小说前呼后应的修订难度,自删内容的心态,这都不是我这种二十八流网络写手能理解能承受的。

最最最恐怖的是(没错就是恐怖),金老在干这份工作前,他的作品已经在武侠小说界取得了极大成就和名声,而他的不断修订的工作不仅回报率很低,甚至可能葬送之前的美名。

郭德纲说相声界最难得在于“门槛在里面”,“已经出了名就吃不了这个苦”。其实往大了说,那个行业多多少少都有这种问题,没出名时怎么奋斗怎么努力甚至作践自己都可能,一旦功成名就甚至很多只是爆发了那么一下下,让他在回到之前的状态已经是不能了。能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的已经千难万难,能精益求精更进一步的已经不仅仅天赋能力更是毅力决心的表现。

回到开始的话,金庸封笔时48岁,再写十年出上三部书应该不难,新书更能吸引读者加上之前的人气积累,即使水平下降也很难说有多大损失;而他封笔修订,能忍下这份功利心,硬是在旧书上爬了十年完成第一次大修改。他是否问过自己:多年没新书自己会不会“过气”?他有没有担心:新改的版本会不会不被读者接受?这些都不知道了。

高处不胜寒,一个人已经拥有别人为之奋斗的名气、地位,还能静下心思干着最枯燥却又有难度的工作,而且前前后后三十年,这种能力真的不是才华、天赋之类能衡量的了。


有种说法,金庸本人是个有野心的作家,武侠小说只是他的文学的一部分,他是一个学者,是一个要把名字留在文学史,甚至在历史长河中国占有一个位置的人。从老爷子现在在小说界的地位来看,古龙或能在武侠小说文学本身一争高低,而名气地位已经远不及;而梁温黄等已是不能望其项背(这话会不会得罪人呢?容我允悲下ԅ(¯ㅂ¯ԅ))

其实在金梁古温之前,武侠小说在文学界还真不是什么上品,但金庸的文学地位,已经不在武侠的界限。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