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的小说反复被翻拍成电视剧,但电视剧的口碑一次比一次差?

时间:2024-05-08 20:22:49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焦点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反复被翻拍成电视剧,但电视剧的口碑一次比一次差?

这个问题可以改一下——“现在的金庸电视剧的口碑怎么比以前越来越差?”

现在是不是感觉出经典电视剧的概率越来越低了?这是整个电视剧界的问题,不是小但电的口单单金庸剧的问题。

又比如,说反视剧视剧《仙剑奇侠传》号称仙侠剧的复被翻拍“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成电差巅峰”。虽然关于《仙剑奇侠传》是碑次比次不是神作很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影响力摆在那。金庸自仙剑以后,小但电的口改编和原创的说反视剧视剧仙侠剧越来越多,有几个能达到《仙剑》的复被翻拍影响力?

而且新三国、新红楼、成电差新西游,碑次比次其中西游改编的金庸次数最多,口碑能和老三国、小但电的口西游、说反视剧视剧红楼比吗?也就新水浒的口碑还好点。


所以首先是整个娱乐圈的问题摆在那,不单单是电视剧,音乐、电影出经典的概率都不如以往。现在大多是搞钱完事,这也是为什么小鲜肉当道。找几个当红偶像往那一站,然后宣传搞起来,钱就不断来,为什么还要认真花时间搞质量?

你看现在有几部当红电视剧、电影没有几个演技尬但一堆流量的小鲜肉的?这年头只要有流量明星担纲的剧,有几个没有一堆热度造势和粉丝洗地的?

就这种风气,不出好作品不是很正常吗?


其次就是原著的问题。

其实不得不承认,这年头武侠剧不吃香了,现在更多的是仙侠一类的。而且仙侠也内卷,以前还都是凡人修仙的故事,现在一个个不是上古大神就是灭世灾星,这年头有几个仙侠的主角还是普通凡人的?而且一帮神仙有几个心系天下苍生的?整天就是情情爱爱,仿佛没事做。

而武侠剧里,基本只剩金庸剧还能活,这帮人就是看中了金庸自带热度而已。很多人居心不良,只是蹭热度,能出什么好剧本了?

就算有些主创真想好好搞一搞,但珠玉在前,原著摆在那。金庸火那么多年了,以前那是很多人没看过小说,还能填一填空白,这年头金庸的主要桥段谁不知道?

现在聊金庸,直接问为什么阿朱死了、为什么乔峰自杀了、为什么岳不群是伪君子、为什么张无忌能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解围,没人会觉得你在剧透,因为默认大家都知道剧情。可这些都是小说里的高潮桥段啊,不知道剧情的情况下看到这些桥段是很震撼的,可是都被剧透完了还能一样吗?

放在以前,真的还存在很多人不知道剧情,或者是小孩子没看过。结果金庸剧当年拍一部火一部,最起码也有很大的话题度,放到现在哪怕口碑都很差,但捎带着也会被聊到点。

这么狂轰滥炸下来,哪怕对金庸剧不感兴趣的人也起码知道个主要剧情。


那么对于现在的观众,还能不知道剧情的主要还是小孩子。可首先,小孩子现在娱乐项目那么多,他们不大会去看金庸剧,干嘛不直接做游戏或者拍动画?其次,这年头主力消费群体是中青年,搞粉丝也该在中大学生和20岁以下群体,给小孩子看金庸剧能赚什么钱?拍巴啦啦小魔仙还能卖贴纸卖变身器,金庸剧能卖什么周边?

那么对于中青年群体,早就都知道剧情了,那么要吸引眼球只能创新。所以这年头的金庸剧都改编,不提于正那些要么东方不败和令狐冲谈恋爱、开局直接给李莫愁加戏的,就算是一开始口碑还比较好的《倚天屠龙记》,最后也要整点活。

没办法,太中规中矩了点不燃效果。真的维持原著的话,在原著粉里口碑是好了,但更多的路人群体呢?怎么赚钱?

俗话说得好,黑红也是红,流量先拉住了再说。哪怕挨骂,但流量有了呀,知名度有了呀,那不就好办事了?

不怕挨骂,就怕不被人记住,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现状。


所以对于金庸这个自带流量的招牌,哪怕做烂了也有一堆人吐槽导致热度上升,为什么不去创新?

但有几个编剧有能力把金庸剧给改好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口碑越来越差的现状——必须创新,又创不好。

但他们主要也不在乎这个,而是在乎流量

因为现在翻拍金庸剧的,很可能本来就是为了省事。

目的就是为了省事,能拍出经典才怪。

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

1、翻拍金庸剧,可以在编剧方面省事。

就算编剧水平一般,那也不打紧,因为金庸原著已经很像剧本了,照着书抄台词总会吧?

编剧水平再一般,在原著基础上,稍微改改总会吧,那就有些新意了。

在金庸原著基础上改编出来的剧本,拍出来后,吊打一大批烂剧不成问题。

就算年轻人不看,也有不上网的老年人看,或者没看过之前版本的小孩子看。

2、翻拍金庸剧,可以在演员方面省事。

很多剧,需要靠“演员带剧”,如果请N线的演员演主角,很可能连剧都卖不出去,所以要花高价请一线演员演男女主。

金庸剧,靠“金庸”两个字就可以卖钱,不请一线演员也可以。

因此,可以采取“剧带演员”的形式,请N线的演员演主角,节省一大笔片酬。

另外,金庸剧很多配角人设也很不错,也很有关注度,比偶像剧里的工具人配角可强多了。

所以N线演员里,想演金庸剧配角的多的是,制作方不愁找不到演员。

3、翻拍金庸剧,可以在宣传方面省事。

金庸原著家喻户晓,拍出来自带流量,可以大大节约一笔宣传营销费。

就算主角都不行,原著中那么多出彩的配角人设,拍摄成剧后,也总会出个出彩的配角吧?

何况现在拍摄技术进步了,用上新技术,总会有一些优点。

若是在某个方面能超越前作,就能红一把;就算是太烂了被群嘲,还能黑红呢。



综上所述,只要拿到版权,就很容易靠“金庸”两个字找到投资,靠投资和“金庸”两个字找到演员,靠“金庸”两个字卖出去,再靠“金庸”两个字吸引关注。

本来就是冲着“省事”去的,当然难以拍出经典了。

因为制片方拍电视剧的逻辑变了。

原来的制片人拍片逻辑:

我要拍个好剧,卖给更多电视台,价格够高,我就赚了!所以如何拍好剧呢?好编剧好故事好演员好拍摄好后期!我拿下了金庸的小说拍摄权,编剧和故事有保障了!我请来大牛名导演,拍摄和画面了有保障了!我请来当红演员和实力派戏骨,表演有保障了!我找来多个有实力的金主爸爸出资,拍摄场地和后期制作有保障了!这样我的片子就足够好,就有电视台爸爸买单了!我就有的赚了!

现在的制片人拍片逻辑:

作为XX影视公司的制片人,我要给公司创收,还要捧我们公司的签约艺人们。怎么创收呢?拍个片子吧!我把金庸的小说拍摄权拿下了,这可是大IP,拍出来只要炒作一番,一定会有很多视频网站给钱接盘,还能提升我司知名度!我司有某大型网络视频平台入股,所以拍的是坨屎也有爸爸保底给钱。至于电视台?他们那点钱就算了吧,这年头谁看电视呢?

这么好的大IP谁演谁火,谁导谁涨身价。这种肥水可不能流了外人田,当然是给我们公司的人咯!我司旗下艺人,先按流量水平排个序,再按听话程度排个序,综合一下就把几个重要演员坑给占好了。可是我司这几个艺人资历尚浅hold不住这个大IP,那就咬牙割点肉再外部聘请个大流量/大花旦/大小生/老戏骨,带带我们就好了。制作团队呢,我司资深合作的导演直接上,我司签约编剧来负责改剧本。嘻嘻这样一来金庸大IP就是我司镀金的金砖!参加这个剧的我司艺人、编剧、导演都身价倍增,我赚得更多了!

从1960年开始到今天,60年间金庸的15部原著,被改编翻拍成了102部编影视剧!其中出品方从电影厂、电视台,变成了现在的影视公司。这些影视作品的制片人们,制片目的也历经了从拍好内容(古早)-打造个人IP(张纪中)-镀金敛财赚流量(现在)的变更。再结合当今电视剧制作流水线化,制作精度本来就低于十年前,金庸小说被影视公司和从业人员当成了一个赚取流量、提升自身价值、获取利益的工具。因此会产生金庸小说翻拍口碑一次不如一次的感觉,也不足为奇了。

看了很多回答。

我忍不住想说一句。


在不少人眼里会无条件喷新金庸剧,无条件给新金庸剧打低分的无理取闹的“原著粉”,实际上才是所有新金庸剧唯一可以争取的人群。

因为只有原著粉才是那帮“不管是谁演”“不管剧情安排和之前的经典版是否相同”,都会去认真看剧,而不是无脑喷的人。

真正会无脑喷,会给翻拍金庸剧无条件打低分的,往往是看了老版原创剧情走不出来的人。

原著粉,从来不是翻拍剧的敌人,尤其不是近年来翻拍剧的敌人。


先说一个事实,那就是金庸剧,哪怕是打分高经典金庸剧,实际上都和原著偏离不少,只不过很多偏离是针对当时所选的演员而度身定制的,所以演员的优势弥补了那些原创魔改剧情的荒诞(比如林青霞版东方不败,和原著偏离极大,但是很适合林青霞,几乎不可复刻)。

而想拍当代新金庸剧,最愚蠢的做法就是误以为金庸小说改编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之前的“编剧改得好“,“导演拍得好”,于是跑去照抄之前经典版金庸剧的原创剧情,结果搞得整部剧逻辑混乱,无法自洽。

像近年来的翻拍金庸剧,因为有若干经典在前,所有每次播出的时候,他们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原著粉的检阅,也要承受老版粉丝的质问。

在老版粉丝眼中,新版必然不如旧版,这部分人是不可能争取的。

真正可以争取的,从来只有原著粉而已。

而纵观这些年的金庸剧,确实也是如此,越是改编得严重的,越是评分低得厉害。

因为论魔改,你胜不了老版。

论符合原著,你又一脸不屑。


那谁给你高分呢?

第一,现在整个电视剧圈子的口碑都在下滑,不止是金庸武侠剧。从剧本水平到服化道到演员颜值和演技等等,几乎都是下跌的。每次上了B站看到那些对比以前和现在的电视剧的演员颜值,演技甚至只是仪态的剪辑,都觉得只能一声叹息。以前拍剧感觉大部分人都要拼命做出一部好剧,现在拍剧感觉就是完成任务赶个场子。

第二,武侠剧有武侠剧的特色,那就是所谓的武,要比一般剧更注重武打的效果展示。你不能把武侠拍成修仙,动不动拉着威压,让人身不动腿不抬的飞出二里地,这一看实在太出戏了。虽然说大部分演员不是武生出身,你用李连杰、吴京等人要求所有武打就太过分了,但是我也不想看到无数慢镜头特效外加旋转旋转再旋转,满屏幕就跟两陀螺似的转半天连个衣袖都碰不到啊。你是让我看双人花样滑冰表演吗?

而且仔细看看,其实武指还是以前那些人或者说是他们带出来的,那么这问题到底在哪里?

第三,我觉得吧,作为演员,好歹要花点时间贴近角色吧?你演个弹琴高手,连琴都没摸过,弹琴的手势都是错的,你演个科学家,连基本实验操作都能挑出问题,这肯定不合适吧?那演个武林高手,连一些基本的武打动作,起手式都做不好,连站走坐卧,说话谈吐都像吸了毒似浑身无力的,谁信你身怀绝顶武功啊?按道理说,一个健身教练走出来时,他的体态气质都跟普通人不一样,身姿应该是挺拔的,应该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精神抖擞的感觉。健身教练跑起步来,跟普通人相比应该更有协调感,更有力度和美感。那么一个演员去演武林高手,不是应该好好训练一段时间体能,以达到类似的观感吗?为什么有些演员在剧里给我的观感,跟普通人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差的感觉呢?

第四,武侠盛行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就好像我们现在看的很多古装剧,就能明显感觉到是一群现代人穿着古装,说着现代的语言,思维方式也很现代,让人很难入戏。武侠剧的精髓,侠义精神,热血男儿,江湖义气等等也慢慢离我们现在这个法制社会越来越远了。从小受着正规的法制教育长大的一代人,也确实难以共情武侠这种缺少法制,更依赖于以暴制暴,个人良心的小说世界的运转方式了。

金庸自己也在后记里说过

读侦探小说,要理智地读,推想犯罪者的心理,从侦探的角度,追寻线索,设想各种可能的情景,再用证据去证实或推翻设想。
读武侠小说(《鹿鼎记》是例外),要热情洋溢地读,跟随热情、正直而冲动的角色,了解他做热情的事,做正直的、不违自己良心的事,不自私自利,不要老是计算是不是有好处、有利益,应当时常想着应该还是不应该?

我估计金庸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读者不但能用侦探小说方式读他的武侠,还能用言情小说的方式读,还能给他改成耽美改成霸总改成阴谋论,甚至还有编剧也这样读完再改成新剧本来演。

那谁还能扛得住啊!

金庸当年写小说,首先是文字。然后才出现电视剧。我不否认如果电视剧拍的好,对于原著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电视剧改编得烂时,也是作者在背骂名啊。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