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后,该扔掉的就扔了吧

时间:2024-04-28 16:49:12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探索

五十岁后,该扔掉的就扔了吧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会感到活得很累?”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很多时候,五十岁后困扰我们的该扔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五十岁后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

生活时刻充满变数,该扔我们经常为各种不尽如人意之事,五十岁后感到自责、该扔悲伤、五十岁后愤怒,该扔难以释怀。五十岁后

无休止的该扔精神拉扯,不仅会让自己变得不自信,五十岁后还会失去对生活原本的该扔热情。

长此以往,五十岁后让人心力交瘁,该扔裹足不前,五十岁后便再无行动之力。

我们唯有停止内耗,回归生活的热忱,专注于做有价值的事,生活才会越过越舒心。

01

自我否定,徒增内耗

有句话说得好:“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和障碍,都来源于我们自身。

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烦恼,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我们的精力。

《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生曾前来作者的工作室做心理咨询。

他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专业,但却怎么努力也学不好,并为此忧心忡忡。

起初,作者以为这位大学生的成绩很差,可经过了解发现,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可大学生依然认为自己很失败,对他来说,只要自己不是第一,就是成绩差。

在学习上,他对自己十分严苛,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也总是持自我否定的态度。

和同学相处,不小心说错话,他就觉得自己为人处事很糟糕;

逛街买东西,砍不下来价,买贵了,他就认为自己口齿笨拙;

约好和朋友出去玩,玩得不尽兴,他就责怪自己做事不周到。

这位大学生整日活在焦虑、自责当中,深陷内耗的旋涡,让自己活得十分痛苦。

持续的自我否定,蚕食着我们的自信,耗尽心力,最终会让一个人变得颓败。

正如电影《黑天鹅》里的一句台词:“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被内耗左右,是因为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

做项目策划时,总是认为自己不行,犹豫不决,最后索性放弃。

向领导汇报工作,被领导批评一顿,就胡思乱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过度的自责是对自身的捆绑,把所有过错都强揽己身,到头来只会徒增烦恼。

这样非但不会让自己进步,反而会拖垮自己的精神。

人生路上,难免风高浪急,与其先被自己打败,不如抛开思想的枷锁,扬帆起航,才能更快抵达终点。

02

过度的思虑是最大的精神内耗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思虑过度,只会让自己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损耗身心健康。

契诃夫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别里科夫,谨小慎微,偏执又有些“神经质”。

他固执地认为生活随时会出现乱子,所以他每次出门,即便天气晴朗,也会带上雨伞,穿好鞋套、大衣。

他常常活在自己臆想的担忧里,最后在日复一日的忧虑中死去。

仔细想来,人之所以有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的太多。

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精明一生,却在五十多岁病死于军中。

对于这位“卧龙先生”,众人惋惜之余皆道他积劳成疾,思虑过度,以致折寿。

明代谢肇涮的《五杂俎》写道,“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富贵之家,多以酒色伤生;贤智之人,多以思虑损奉。思虑多则心火上炎,火上炎则肾水下涸,心肾不交,人理绝矣。

正常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各种思虑担忧,但过度的忧思则会削弱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大脑脱离现实,开始陷入焦虑循环。

就像很多人,明明一点点小事却偏偏被自己脑中的“放大镜”放大了忧思。

他人随口的一句话,却解读成对方对自己有意见,便心生芥蒂。

如常的一件工作,却先烦忧于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止步不前。

睡前本该静谧安稳的时光,脑海中却不断放映白天做过的错事、说过的错话,便开始忧思有没有得罪人、现下的错是不是让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塞耶认为,人类有时会陷入并不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思维泥潭。

适度的忧虑促使人进步,可长久的内耗就会伤害自己。

过度思虑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消耗你的精力,还会降低人对于生活的幸福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人存在感的认知。

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陆象先传》有言:“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心累,是因为考虑太多。心不累,就要学会放下。

有些事情过于执念和思虑,会在潜意识里放大负面情绪,也会让内耗一点点地毁掉自己。

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再苛求事事周全,不过思不忧虑,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03

拒绝内耗集中精力做对的事

罗翔老师在节目《十三邀》中说过:“我们太有限了,因为人要接受事与愿违,我们只能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

常常有人反复纠结无关紧要的事,却对真正重要的事从不上心。

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如果将80%的精力放在无意义的内耗上,必然会削弱行动力。

只有排除外界干扰,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才能远离精神内耗。

作家方雪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从事写作多年,驾驭文字的功底早已炉火纯青,却在出书后陷入了很长时间的内耗当中。

方雪力求完美,常常折腾许久也写不出一篇自觉满意的文章。

无形的焦虑和压力,让她一个月只写出了一篇文章,在收到了读者留言催更后,她的内心愈发着急、烦躁。

朋友前来问候,她便向朋友倾诉了苦恼。

朋友却很洒脱地告诉她:“你的文章又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哪能保证每一篇都质量俱佳,别跟自己较劲,更不要忘了自己写作的初心。”

也就是朋友的这句话,让方雪释怀了。

之后,她不再囿于条条框框,坚持用心记录和表达,写出的作品果然大受读者好评。

如果内心的包袱越来越重,只会分散精力,拖慢你前行的脚步。

相反,丢掉烦恼轻装前行,心无旁骛,紧盯目标,你会走得更快。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书里写道:“如果你期望凡事都走向成功,那么必须聚焦目标,你要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选择多了,容易分散精力;目标多了,就会迷失方向。

当你理清思绪,专注做真正有价值的事,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拒绝精神内耗,把精力放在对的事情上,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持续地精进。

木心先生曾说:“一个思想过度的人,行动非常软弱。”

想,一切皆是问题;做,方能寻到答案。

内耗严重的人,把精力都浪费在反复纠结上;而聪明的人,懂得把心思放在当下的行动里。

停止精神内耗,从立刻行动开始。

当你果断踏出行动的第一步,就已占得先机,赢在起跑线上。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后半程,坚定信念,治愈内耗,朝着正确的方向,奋斗不止。


作者简介:木夏,90后,一个向着文字圣地虔诚朝拜的纳西姑娘。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