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分裂政权,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中华民国为什么不像三国和春秋战国那么出名?

时间:2024-05-09 00:17:32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娱乐

同样是分裂政权,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中华民国为什么不像三国和春秋战国那么出名?

为什么人们对三国,同样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津津乐道,分裂也有大量影视书籍,政权中华战国而类似于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些历史却被大众忽略了?

原本是两晋挺有名的,近年提倡民族和谐,南北那出关于汉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朝代春秋故事不能够过多宣传。就连人们熟知大英雄岳飞,国和国和以他为题材的民国名电视剧也几乎不能拍,黄晓明那部审审改改很多年才出来,不像台湾和香港早年到是同样拍过一些,有徐少强版岳飞与何家劲版岳飞。分裂现在那个什么隋唐英雄的政权中华战国故事不知道反复拍了多少个版本,张卫健那个版本都拍到第四部了,两晋我觉得一般人早就看吐了吧。南北那出

想想吧,朝代春秋魏晋名士的风采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石崇斗富,潘岳悼妻,两人白首同归,多好的故事。王导与周伯仁,王导惧妻,陶侃搬砖,祖约怀疑妻子要砍自己,弃官而逃。纸醉金迷的卫玠,令洛阳纸贵的左思。这个背景的故事要是能拍,不知道多少人会去拍。但又有点政治不正确,北方人民正在受苦,你拍的却是这些人奢靡生活。可是要拍北方的故事又不行,不能破坏民族和谐。

你也不能给王猛、慕容垂、张宾那些人政权树立正面形象,这样皇汉分子也不干,在网络上说会被喷,拍成电视剧会被投诉。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出小说,但这些就是不能放到官方去大肆宣传。那要怎么办?在这种牵扯到民族战争的故事,中国群众思维中总有一方是坏人一方是好人。就算是三国故事,至今也有很多人摆脱不了蜀汉正义,曹魏反派的印象。尽管这无关于民族和谐,有人拍了部电视剧叫曹操什么的,以曹操为主角,这就被举报到不能播了。

我看CCTV钓鱼城的纪录片,里面请来一个蒙古学者讨论,评论下一大堆人在骂那个蒙古学者,那人又没颂扬蒙哥,只是通过综合史料还原钓鱼城之战的经过,可见皇汉也是相当得罪不起的一群人。

我觉得石勒政权和冉闵还是可以拍的,毕竟石勒是羯族,算上去应该是中亚地区的人,信仰的又是拜火教。中国总没信仰拜火教的民族吧?石虎统治时以佛图澄为国师,虽然石邃吃比丘尼和美女,石虎又把儿子虐杀了。

我们可以这样宣传,氐族的苻洪是好人,他被迫屈服于邪恶的石勒政权。鲜卑的慕容、段部也是好人,他们在对抗邪恶的石勒政权。王弥、邵续、王浚、刘琨都是抵抗石勒政权的英雄。前凉和东晋是汉人政权,当然也是好人。冉闵忍辱负重,也是好人。只有羯族是大大的坏人,屠胡就专门屠他们。

------------------------------

檀信介回答的风趣易懂,特别举荐。另外国师王威文中有槽点,他怎么把我屏蔽了,我只黑过他三次而已,他还给我黑他的回答点赞,我以为他不介意呢,原来一直记在小本子里。

其实知乎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提问和回答了。

比如:

为什么现在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相对冷门? - 中国古代历史
为什么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没有汉唐宋明那么更吸引人? - 中国古代历史
为什么十六国南北朝这段精彩万分的历史在民间被忽略? - 中国历史

总结赞同最多的答案,大致有以下解释:

1、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众多、事件混乱,理解起来有难度;

2、缺乏像《三国演义》那么优秀的文艺作品

3、这段历史涉及民族矛盾,比较敏感。

以上观点都对。也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导致一般读者初次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时会晕头转向、觉得没意思或读不下去。

在这里,我想撇开文艺作品的影响,单纯就史料本身和历史书写的角度,谈谈为什么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会让人觉得缺乏吸引力。因为毕竟历史的核心是求真,最基础的元素是史料本身。

首先,我们知道,后人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主要是通过《左传》《战国策》《史记》这三部史书。从史学史的角度严格说来,这三部书本质上都是子书。

什么叫子书?就是诸子百家之书,是有文化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独立编撰的、表达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政治观念的私家著作。《战国策》、《史记》都成书于西汉,司马迁和刘向骨子里还是战国诸子的气质,《左传》作者不明,但成书年代更早。因为三者都是私家著述,受上边的影响较小,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也就是司马迁所谓的“成一家之言”。再加上作者卓越的文采,所以这三部书不但是优秀的史书,也是极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无韵之离骚”。《左传》之叙事、《国策》之论辩、《史记》之传人,本身就十分吸引人,再加上是真实的历史,更加给人以震撼。这就使得后世文艺作品的改编有了坚实的根基,也容易吸引大众读者。

为什么?因为史家敢写,也写得好!

这种私家著史,一直延续到南北朝。然而越往后受到上边的影响越大。陈寿写《三国志》,已经不大敢写了,如果不是后来裴松之作注,我们今天了解的三国至少要少一半内容。而且这一时期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史学受经学影响,讲究微言大义、言简意赅,形成了一些条条框框,受文学的影响减少了。所以许多史书读起来缺乏细节,不生动,自然也就不够吸引人。《世说新语》吸引人,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史书。

而我们今天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借助的主要史料《晋书》《魏书》《宋书》《南齐书》《梁书》等等,大多属于皇权干预修史的成果。有些东西,史官不敢写,也写不好。举个例子,崔浩因为修北魏《国史》,写了点皇帝不高兴看到的,结果被灭族。《魏书》增删很多,被目为“秽史”。《南齐书》的撰写方针直接受到最高领导的关怀指示。所以这一时期的史书,文学价值不高,缺乏像《史记》中那样生动活泼的细节。史官的才力大概也有限,所以读来自然不够有趣。比如同样是双雄争霸,宇文泰和高欢在人物塑造上就比项羽、刘邦差得多了。

其实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是没有好故事,正如在

为什么现在的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相对冷门? - 中国古代历史

这个问题里

@邓翼杰

的回答那样,这一时期是有许多波澜壮阔,遍地热血;英雄辈出,灿若星河的人物和事件的,只是由于史料形成时设置了许多障碍,阻碍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至于五代十国,不过是延续了晚唐的军阀混战而已,人物大多粗陋,行事大多卑鄙,不提也罢。

总结起来,一段历史要出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以下几点:

1.能站队。

好比足球比赛球迷都有主队。主队最后不一定得冠军,但最好要有夺冠希望,弱队逆袭也喜闻乐见。所以三国和战国要更符合这一点,至少大家都有精彩时刻。至于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前期培养出感情的队伍中期被团灭了,后期起来的暴发户是踩在前人尸体上,所以也不容易喜欢(例如拓跋珪和慕容垂),主角变换太快,来不及培养感情就死了,你问我滋持不滋持,好歹有个人让我支持才行啊

2.能撕逼。

张飞和赵云谁厉害?曹操刘备谁牛逼?这些问题很容易讨论起来,因为他们都在一个时代,直接或间接都有接触,甚至能形成食物链。但是包括春秋战国在内的其他大乱世,都不是一代人,所处环境对手完全不一样,关公战秦琼,管仲骂商鞅,没有这么玩的。

3.有始有终

所以三国从东汉开始到西晋结束。战国就不行,虽说从三家分晋开始,但群众不知道楚国秦国怎么来的就不好玩了,所以要加上春秋,甚至再往前能追溯到封神演义。南北朝和如果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时间跨度又太久,不符合第二条。

4.旗鼓相当的对手

碾压局没有观赏性,没有悬念,要各方面都有英雄才好看。这一点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都符合。不符合的是一些比较短的乱世,一方撑不了多久就GG了。太祖打蒋公,三年就赶下海,没意思。

时间上来说,第二条决定时间不能太长,第四条决定时间不能太短。第三条决定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时期而不能是某个割据政权。最好在百年左右吧,一两代人的时间。之所以是一两代人,是为了让主角能够甩锅。蜀汉灭亡不是诸葛亮不行,而是刘禅太弱,你看项羽就甩不了,项羽的粉丝再怎么努力也分分钟被打脸,谁让你输了呢。人自然死亡了,就没有失败,假如活着就有无限可能,就能形成源源不断的话题。

事件上来说,第一条决定人物剧情不能太复杂,要有主线。第四条决定了人物势力不能太简单,要有反复。三个人斗地主,四个人打麻将,这才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综上所述,持续时间在三十年到一百年,主角分布于个位数势力,只有三国了。我认为题主说的春秋战国也不符合,《东周列国志》根本没人看吧,也没有这个主题的大众的游戏。

至于名著和游戏对三国的加持,我认为是倒果为因了。为什么《三国演义》比《隋唐演义》写得好?因为人民群众对三国故事喜闻乐见,说书人才会有动力去加上更多精彩故事,才会形成名著,游戏也是如此。毕竟《三国演义》是从话本发展来的,游戏是要考虑市场的,只能说是相互促进。

三国出名的原因不好说,不知道《三国演义》占了多大成分。

但春秋战国之所以比之于两汉之交、五胡两晋南北朝、隋末大乱、唐末五代等乱世都出名,则是因为一个"变"字。自近代大变局之前,如果还能找一次同等地位的大变动,只能是殷周之交替,如果还想找一次地位略微低一点的变动,只能是春秋战国。周王室奠定的封土建邦的领主模式通过五百年的战乱,终于被证明不适用于我华夏领土,秦朝的统一则让东方古国两千多年走出一条截然不同于欧洲或日本的道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帝国。这个变动过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部分。

春秋可以说是旧制序的崩溃,周王室权威不在,而诸侯争霸加剧,诸侯国君的权力仍然不能保有,权力就下移到卿大夫(相对于日本室町末年,幕府权力下移到守护,守护权力下移到守护代),甚至部分诸侯国的权力一度被家臣把持,可谓荒谬。

而春秋经过这样荒谬的混乱之后,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诞生出七个足以立足于世间的大国。这其中,韩赵魏三国从春秋第一大霸主国晋国衍生,而旧主晋国则被遗弃,三个新生代的国家为了避免重蹈晋国的覆辙,相继采用法家的统治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齐国田氏类似,但他的模式是"一代一",而非"三代一"。西方的秦国和北方的燕国相对落后,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下移的模式出现。南方的楚国因为同在南方的竞争对手的挑衅,在春秋末年元气大伤,但经过继任国君的奋发有为,也凭借雄厚的底蕴,而傲世群雄。

经过春秋战国之交的变革,周朝建立的权力下分的模式全然不见,君主集权成为了主流。君主集权的国家也需要有不同的统治思路,再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促成了战国时期的思想大繁荣。所有有识之士都在思考一个合理的统治思路和国家战略,并通过游说招纳等手段,让自己的思路得以在某个国家实施,并让这个国家借此完成统一。这么一个激烈变动,并积极寻求出路的时代,凭什么不精彩,凭什么不值得注意。

真正可惜的,并不是对这个时代不了解,而是把这个时代当成了一个普通的王朝末世的战乱,而完全忽视了其中的"变"字,更有甚者拿春秋争霸和汉末携天子以令诸侯相提并论,完全把这个时代当成了一个普通的乱世。

并不否认,任何一个乱世,都有社会的变化在其中,诸如唐末五代十国终结了世族政治和武人时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和文化统治。但周朝以下,相比于这种程度的社会变化持续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带来的社会变革,是直至今日我们今日也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的。

@澹台好好

邀。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啊,三国出名主要是因为有那本《三国演义》,而春秋出名,也很大原因是因为有孔老夫子写的《春秋》这本书啊。

三国的主角就魏蜀吴这三家,战国的主角就战国七雄这七家,春秋也是以晋楚争霸为主线,打酱油的虽然多点,但是哪家都有长达几百年的基业,发展稳定容易让你缕出脉络来啊。而就两晋南北朝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主角太多或者说根本找不出主角来啊。一个政权,一个人物,你刚混个脸熟,就被人给取代了。

五代也是同样的道理,五个政权像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场,最短的后汉才三年,连主要人物还没认全就成了过去式。人家三国的主角有诸葛亮,有关云长,你让谁当五代演义的主角?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