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随笔——歌影小记之三

时间:2024-04-29 06:10:39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娱乐

挚友随笔——歌影小记之三

3.乌兰巴托的挚友夜晚


一支歌被数种语言翻唱,也许就能够称为经典。随笔《乌兰巴托之夜》就是歌影这样一曲经典之作。


最近听到的小记汉语版,悠远的挚友蒙古长调在婴儿的咿呀声中响起,“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随笔那里有风有古老的歌影草原”,歌者这样地轻吟漫诵,小记很沉稳的挚友声音,低回在马嘶和风声里,随笔大提琴特有的歌影浑厚音色沉着地扯动着我的情绪,草原如此广袤,小记而天穹那样的挚友深邃,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那些仰望星空的随笔夜晚。

繁华的歌影都市里,我忙碌而无所适从的生活,烦乱徘徊里几乎忘了自己来的地方,那片我出生的土地。“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那里有一生最重的思念”,内蒙在视线之外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当这熟悉的旋律扑面而来,很多以为早已遗忘的事已如潮水涌上心头。青山长草、旷野羊群, 还有那些记忆中的人和唱过的歌,遥远而又亲切。“ 你远在天边却近在我眼前”,我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根一直都在,从未丢失。


还是说歌吧,民歌与其说是民族的,不如说是地域的。或者是离天更近,藏歌无与伦比的高亢激越,而草原的辽阔平展注定了蒙古民歌的悠长,还有那藏不住的忧伤。是啊,忧伤!尤其是那些孤独的人们。如果你试过一个人长时间在原野上眺望,身边只有吹过的风和吹来的风,也许你会明白。不知南方的歌手如何懂得演绎这份情怀的,或许浪迹天涯的歌手和游牧草原的骑手本来就有些共通的地方。

边境可以分开国家,但是分不开草原,白云鄂博以北的乌兰巴托和中国内陆有着一样的从容,千里不断的草原连接了这种气息。音乐真的是一种共通的语言,而打动也真的很简单,只要能挑动人们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沉浸在音乐里,反反复复地听着,隐约在童音里听到“爸爸”的呢喃。莫名地想起儿时的自己,思念远在上海的父亲时,背着书包坐在穿过荒原的铁轨旁,任火车带着风声呼啸而过,眼眶不自觉湿起来。跑去看看熟睡的孩子,坐在她身边,想着等她再大一点,就领她回内蒙住一段时间,那里有城市的喧嚣里永远找不到的东西。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如果,如果你也想家,请不要嘲笑我的眼泪。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