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传位给谁了(朱棣传位汉王是真的吗)

时间:2024-04-30 23:31:08来源:天理良心网 作者:焦点

朱棣传位给谁了(朱棣传位汉王是真的吗)

朱棣为什么要传位赵王?

朱棣没有传位给赵王朱高燧,朱棣而是传位传位给了太子朱高炽。

朱高燧,棣传生于北平,位汉王明太祖朱元璋孙,朱棣明成祖朱棣第三子,传位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棣传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位汉王进封赵王。朱棣明成祖在位时,传位他曾与汉王朱高煦合谋夺嫡,棣传失败后又因伪造遗诏被抓获,位汉王两次均因太子为他求情而赦免。朱棣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传位朱高燧受到牵连,棣传但被明宣宗宽待。

明成祖朱棣传位给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那肯定是朱高炽在继承皇位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不少阻力。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历史情况!

朱高炽虽说是朱棣的长子,但心里朱棣并不喜欢他,因为朱高炽长得很胖,也就是现在的肥胖症,而且他不喜欢运动,所以身体很差。朱棣内心比较喜欢他的次子朱高煦,朱高煦身强体壮,武艺高强,人也长得很帅,关键是靖难时他帮了朱棣很多忙,也曾多次救了朱棣的性命,朱棣的内心一直想立他为继承人。但朱高炽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世子继承人。而且他仁义厚道,深受大臣们的拥戴,加上后来朱棣发现朱高煦经常加害朱高炽,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他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最后朱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炽!

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棣打天下之前承诺把太子位交给朱高煦,最终还是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长子朱高炽守卫北平有功,废掉太子位让朱棣于心不忍。当年朱棣带领朱高煦等人南下直取南京的时候,北平老家就是朱高炽在守卫。这时候他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李景隆亲率50万大军想要一举攻克北平,遭到了北平守军顽强抵抗。最终和朱棣军队一起击垮朝廷军队,为最后胜利打下基础。

朱棣传位给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明成祖朱棣死后传位于他的大儿子,太子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一位被后世称颂的帝王。尽管他做了20年太子,在位时间还不到1年,但他却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扭转了朱棣晚年的诸多弊政,使得国家重新进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的正常轨道。在治国上,朱高炽宽厚待人、轻徭薄赋、他还亲自给朱棣杀害的方孝孺等官员逐步平反,并赦免了方孝孺等官员的家属。这使得朱高炽成为了被后人传颂的一代明君。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4年8月12日朱棣过世,1424年8月25日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北京。朱高炽在1424年9月7日正式登基,庙号仁宗。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明成祖朱棣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传位太子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谁继位?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在《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朱高炽是由梁冠华饰演的。

《大明风华》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吴越、梁冠华领衔主演的古装剧。

电视剧大明风华里面,朱棣驾崩是朱高炽继位,明成祖朱棣去世后,他把皇位传位给了大儿子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

明成祖朱棣传位给谁?

传位于长子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朱棣传位给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朱棣传位给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朱高炽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人品与能力,都是众望所归的。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甚至对曾经陷害过他的朱高煦,他都能宽容以待。足以见得朱高炽的胸襟之大,虽然是残疾之身,却并没有一颗残疾之心。在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释放了还在牢房里面坚持读了十年书的杨溥,也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朱高炽还做了一件事,在历史上给他留下了不朽之名。那就是更改了朱棣当年的命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并且给老板姓们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朱高炽的这一壮举足以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但老天似乎在与这位伟大之人作对,在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便去世了。

传位于自己的孙子朱祐樘。

明成祖朱棣在他去世之前,曾多次考虑传位问题。初时,他打算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朱标夭折,于是他又打算传位给次子朱标的儿子朱见济。然而,明成祖在其晚年才得知长子朱标的长子朱祐樘性格刚直有方,深得百姓喜爱。于是明成祖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祐樘。

朱祐樘是明成祖的长孙,由于生母与父亲都早逝,他受到祖父的疼爱,凭着自身的才能和品行,被誉为“小皇帝”。明成祖在世时,曾经在詹事府的墙上刻下一句话:“祐樘非可欺也”,这句话也表明了他对孙子的赞赏之情。

然而,朱祐樘在继位之后,由于年少无知,缺乏治国能力,龙争虎斗的宫廷政治非常激烈,他没有能够有效地处理朝政,还因为身边的宦官童贯等人的操纵,导致大明王朝的逐渐衰落。明末的“万历二十年”,权臣魏忠贤干预国政,朱祐樘被软禁在紫禁城内,最终在神宗登基后死于狱中。

总之,明成祖朱棣在传位问题上的选择,尽管有过几次改变,但最终是选定了自己孙子朱祐樘。然而,朱祐樘的治国能力有限,导致后来的明朝走向衰败。

朱瞻基,即明英宗,是中国明朝第五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四儿子。他在1424年出生,当时他的父亲朱棣已经是明朝的皇帝。

明英宗即位后,面临着明朝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他曾经尝试通过改革来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但这些努力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他的统治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包括宦官势力的抬头、皇位继承问题、宗室分裂等。

在英宗的统治时期,明朝的对外战争也频繁发生。他曾经亲自率军出征蒙古,但遭遇失败,导致国力更加衰弱。此外,他还与葡萄牙人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

传位给他的大儿子,明仁宗朱高炽。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高炽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1425年)。

明成祖朱棣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传位太子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朱高炽

明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局面,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通过造反谋逆才登上了皇位,所以他传位一定为会传给自己这一族,那么明成祖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嫡长子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传位给了嫡长子朱高炽,他也是早早被立为了太子,虽然太子朱高炽因为肥胖,让明成祖朱棣非常的不喜欢,但还是传位给了对方。

朱棣传位遗诏?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朱棣为什么临死传位汉王?

第一个原因:嫡长子继承制

自古封建王朝都大多以嫡长子来继承皇位,在明朝皇室和大臣们很在意这个。

第二个原因:朱高炽有战功

朱高炽曾经坚守北平城,成功抵御李景隆的进攻!

第三个原因:朱棣十分喜欢孙子朱瞻基

朱瞻基不仅聪明伶俐,善于诗词绘画,且能力出众。在朱棣北伐中,他时常带上孙子朱瞻基,着力培养这个皇太孙。

基于这三点原因朱棣会传位给汉王

朱棣临死没有传位汉王,传位于太子朱高炽

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汉王?

首先,尽管有支持汉王朱高煦的声音,但是更多的声音还是支持朱高炽,明朝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文官制度,当时的官员还是比较支持朱高炽。

朱高炽的人设就是宅心仁厚,符合儒家标榜的贤明君主的模样,相比之下,朱高煦从小就劣迹斑斑,后来在靖难之役中以武夫的形象示人,更让大臣没有安全感。这些大臣的直接反对,是朱高煦错失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

其次,朱高炽以前就已经是世子,而且是朱元璋给封的,朱棣的皇位来源本来就复杂,再节外生枝就不好了。

朱棣虽然不是很喜欢朱高炽,但是还没有到讨厌的地步,无缘无故的废长立幼,一直都是大忌讳。

最后,朱棣没有立朱高煦为太子,跟朱瞻基也有关系,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子,从小就带在身边,因此,朱棣在考虑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应该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朱棣的长子高炽,任燕世子多年,兢兢业业、谨慎细微、没有大的过失。在靖难中虽没上前线无战功,但他坚守北平并保持了军队后勤的供应,功劳不可磨灭。尤其是,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处理政事能力,处世为人受到朝臣的好评,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汉王高熙立有战功,能于战场上力挽狂澜,并多次救了自己的命,自己一度看好他。但,和平年代,高熙就是一个半弱智,他自恃战功,骄纵狂妄,崇尚一切以武力说话,目无法纪。除了朱棣自己,谁也管不住他。而且,人缘差到了极点。 如果再改立高熙为太子,无异于把国家交到了残暴的武夫手里。

于是,在观察、权衡了近两年之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最终下定决心:册立嫡长子、原“燕世子”朱高炽为大明皇太子!同时,册封次子、战功累累的朱高熙为汉王,治藩国封在云南。

因为朱棣喜欢朱瞻基,朱瞻基的爸爸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朱蒂本来不喜欢他的长子,但是因为他的孙子把帝位传给了朱高炽。

朱棣传位给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

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

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朱高炽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朱高炽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人品与能力,都是众望所归的。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甚至对曾经陷害过他的朱高煦,他都能宽容以待。

足以见得朱高炽的胸襟之大,虽然是残疾之身,却并没有一颗残疾之心。

在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释放了还在牢房里面坚持读了十年书的杨溥,也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

朱棣传位给了他的儿子朱高炽,因为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而且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所以他拥有第一位的继承权。

朱棣要是传位给汉王会怎样?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朱棣要是传位给汉王,明朝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短命的皇帝了。

一定会比朱瞻基更优秀!虽然朱瞻基在位时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将大明王朝带进了全盛时期,但是他的寿命太短,仅仅做了十年的皇帝,然后就是朱瞻基与他的父亲一样,对领土扩张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采取的是保住领土完整,实行仁政、与民休息。如果换成汉王朱高煦继位就不会这样,他会与朱瞻基开创一个不同的盛世,让明朝的疆域更加辽阔,明朝的盛世会更加长久。由于汉王朱高煦的体质非常好,他当皇帝的时间会更长,差不多能当20多年的皇帝,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的体质本来就不好,短命也是避免不了的,他的儿子朱瞻基遗传他的基因,寿命自然也不会活太久。

朱元璋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朱棣呢?

原因如下

其一,嫡长子继承制。因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即使老大朱标死后,还有老二老三,所以老四朱棣既不是长子,也不是马皇后所生,只能靠边了。虽然朱元璋很喜欢老四朱棣,也想过把皇位传给他,但是现实中,如果把皇位强行传给老四朱棣,肯定会遭到其他皇子的反对和不满,尤其是老二老三,更何况朱元璋有20多个儿子,也只有立朱允炆为储君,才能让这么多的藩王心服口服。

其二,朱棣在朝堂中没有发言人。其实在朝代中,大部分的皇位之争就是百官推荐,也就是说新皇帝几乎都是在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博弈中产生的。然后朱棣远在北京,就注定了在京城内缺乏势力,在朝堂上没有发言人。

反观朱允炆,由于朱标当了25年太子,已经是根深蒂固,其势力很强大。然后站在百官角度上,都会推荐朱允炆,因为他从出生到靖难之役,一直都在深宫之中生活,可以说这群文官是看着他长大的,反而朱棣是在军营中长大的,跟朱元璋一样杀伐果断,因此对于这些文官来说,相较于朱棣,他们更为认可朱允炆,文官认为朱允炆继位,他们才有好日子过,所以文官集团是非常挺朱允炆的。同时朱元璋看到文官既然认可了朱允炆,也就有了决定。

其三,朱元璋认为朱棣适合打天下,而朱允炆更适合守天下。因为明朝初立,需要休养生息,然而朱棣的身上杀伐之气很重,不是一位守城之主,因此比较之下,性格仁慈的朱允炆无疑是更适合继承皇位。

其实个人觉得,首先,朱元璋不可能违反自己定的规矩,将皇位传给朱棣的,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其次,朱棣长期在外,关系自然一步步疏远,而朱允文天天陪在朱元璋身边,天天讨好朱元璋,长期在一起。然后,又因为是朱标的儿子,爱屋及乌,朱元璋肯定更喜欢孙子朱允炆多一点。最后,其实朱元璋没错,朱棣也没错,而错只能错在生于皇家不变的制度。封建王朝挑选继承人大部分都不是举贤任能,只能说是被条条框框给限制死了

第一就是因为朱棣的出身。虽然大家都知道朱棣的父亲是朱元璋,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任何关于朱棣母亲的记载。有人说朱棣可能是少数民族部落或者是周边国家进贡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但不论是哪一种,都能说明他的出身并不高,而且在朱棣出生不久,朱棣的生母就被朱元璋处死了。虽然朱棣被马皇后抱养,但一直没能受到重用,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朱棣身世的低

第二是因为朱棣的性格,他跟自己的哥哥朱标不一样,从小就在沙场上征战,性格十分暴躁,手腕相当铁血。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之后,希望继任者的性情能够宽厚仁爱,因此才选择了朱标继承皇位,并不会考虑朱棣。这就像是朱棣选择朱高炽一个道理。朱元璋知道,如果是打天下的时代,那么朱棣就是一个好的接班人,但现在是治天下的时代,因此不能让朱棣成为皇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明朝的时候发展到鼎盛的文官集团。因为想把朱标培养成为一名仁君,所以朱元璋刚登上皇位就请了许多儒家学派的贤士给朱标上课。在朱标死后,这些人一定会站在朱允炆那边。因为这三方面的原因,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允炆。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